首页
发现
标签
搜索
APP下载
注册
登录
首页
发现
榜单
标签
收录
APP下载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万妖录|妖怪百科|古代妖怪大全
本次搜索耗时
0.071
秒,为您找到
253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文王
1709
1900-01-20
《后天异人(散人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名称:文王 别称:周文王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即“周文王”。 汉•蔡邕《琴操》卷上:“文王备修道德,百姓亲附,文王有二子,周公、武王皆圣。是时崇侯虎与文王列为诸侯,德不能及文王,常嫉妒之。乃谮文王于纣曰:‘西伯昌圣人也。长子发、中子旦皆圣人也,三圣合谋,将不利于君,君其虑之。’纣用其言,乃囚文王于羑...
九婴
1704
1900-01-20
《怪界(兽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九婴 释义:水火之怪。 说明:能喷水吐火以为灾。 天赋:喷水吐火。 方位:凶水 年代:五帝 形象:九婴当是九头怪兽、怪蛇之属。 归类:怪、鳞 特征:蛇、多首、婴声、水淹、纵火、害人、火患、洪难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水火之怪。 《淮南子•本经训》:“尧之时,...
康回
1693
1900-01-20
《后天异人(散人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康回 别称:共工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即“共工”。 《楚辞•天问》:“康回凭怒,地何故以东南倾?”王逸注:“康回,共工名。 《淮南子》言,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不得,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维绝,地柱折,故东南倾也。”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即共工 ...
赤诵
1691
2021-08-15
《后天异人(散人)》
名称:赤诵 ##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仙人,亦即赤松,诵与松同声通假。《古微书•孝经援神契》:“鲁哀公十四年,孔子夜梦三槐之间,丰沛之邦,有赤烟气起,乃呼颜渊、子夏往视之。驱车到楚西北范氏街,见刍儿捕麟,伤其前左足,薪而覆之。孔子曰:‘儿来!汝姓为谁?’儿曰:‘吾姓为赤诵,名子乔,字受纪。’孔子趋而往,麟蒙其耳,吐书三卷,每卷二十四字。”《淮南子•齐俗训》“今...
毛民国
1691
1900-01-20
《怪界(国家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毛民国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大荒北经》:“有毛民之国,依姓,食黍,使四鸟。禹生均国,均国生役采,役采生修鞈,修鞈杀绰人,帝念之,潜为之国,是此毛民。” 又《海外东经》:“毛民之国在其北,为人身生毛。一曰在玄股北。” 郝懿行云:“毛民国依姓,禹之裔也;见《大荒北经》。” ...
劳民国
1687
1900-01-20
《怪界(国家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劳民国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海外东经》:“劳民国在其北,其为人黑。或曰教民。一曰在毛民北,为人面目手足尽黑。”郭璞注:“食果草实也。有一鸟两头。” 按:《淮南子•墬形训》有劳民。清•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四回写劳民国,谓“海外传说,‘劳民永寿,智佳(国名)短年’”,是得其正...
天狗食月
1686
1900-01-20
《典籍故事》
名称:天狗食月 《中国神话传说词典》 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》二卷十三期《中秋日故事的传说》记河北保定民间传说云:“每年八月十五夜深,天上有所谓天狗神者,常于此时张口吞月。说也奇怪,这天狗神原来有口无喉,虽然口大能够含月,终于不能咽下肚去,所以它含而又吐,吐而又含,至再至三,轻易不肯罢休。月神不堪其扰,乃指示下界人民,为种种大声以惊之,使之速去。...
八风之神
1671
1900-01-20
《守护神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淮南子•墬形训》:“诸稽、摄提,条风之所生也; 通视,明庶风之所生也; 赤奋若,清明风之所生也; 共工,景风之所生也; 诸比,凉风之所生也; 皋稽,阊阖风之所生也; 隅强,不周风之所生也; 穷奇,广莫风之所生也。” 高诱注:“诸稽、摄提,天神之名也,艮为条风”;“通视,天神也,...
倕
1671
1900-01-20
《后天异人(散人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名称:倕 别称:巧倕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即“巧倕”。 《淮南子•本经训》:“周鼎著倕,使衔其指,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。”高诱注:“倕,尧之巧工也。” 参见“巧倕”。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即巧倕。 见“巧倕”条。
攫剟
1669
1900-01-20
《后天异人(散人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名称:攫剟 释义:黄帝臣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黄帝臣。 《淮南子•人间训》:“黄帝亡其玄珠,使离朱、攫剟索之,而弗能得之也,于是使忽怳而后能得之。”高诱注:“离朱明目,见物捷疾,攫剟善于搏拾物,二人皆黄帝臣也。” 按:攫剟,原作捷剟,讹,从王念孙校改。 参见“黄帝遗玄珠 ”。
1..
«
17
18
19
20
»
..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