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发现
标签
搜索
APP下载
注册
登录
首页
发现
榜单
标签
收录
APP下载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万妖录|妖怪百科|古代妖怪大全
本次搜索耗时
0.128
秒,为您找到
729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舜
3907
1900-01-20
《后天异人(散人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名称:舜 别称:虞舜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亦称“虞舜”。 《荀子•非相》:“帝舜短。” 《淮南子•修务训》:“舜霉黑。” 《孔丛子•居卫》:“舜面颔无毛。” 《尸子》卷下:“舜两眸子。”此诸书所记舜之形貌。 关于尧二女助舜战胜其傲狠之弟象,则有以下诸书所述。 ...
白泽
3897
1900-01-20
《怪界(兽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①传说中的神兽 ②土精 ③海中怪兽 神话故事 出处 名称:白泽 释义:神兽名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神兽名 《云笈七籤》卷一〇〇引《轩辕本纪》:“帝巡狩,东至海,登桓山,于海滨得白泽神兽,能言,达于万物之情。因问天下鬼神之事,自古精气为物、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...
蚩尤
3877
1900-01-20
《后天异人(散人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蚩尤 释义:炎帝裔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炎帝裔。 宋•罗泌《路史•后纪四》“蚩尤传”:“蚩尤姜姓,炎帝之裔也。”同卷注引《世本》:“蚩尤作五兵:戈、矛、戟、酋矛、夷矛。”作为战神之蚩尤,其面目略具宁斯。 《山海经•大荒北经》:“蚩尤作兵伐黄帝...
旱魃
3863
1900-01-20
《怪界(兽族)》
旱魃是一种能^引发大旱的妖怪,最初是一种人形的怪物,到了后世逐 渐被传成了僵尸,但其致旱消雨的能力始终未曾改变。这种妖怪的历史可以说 长到不可思议,在几千年前的《诗经》中,就已经提到过这种可以引发旱灾的妖 怪。后来到了《山海经》中,又出现了一个叫作女紱的天女,据说其身穿一袭青 衣,身法飘逸,而“紱”字本身的含义就是美貌的妇人。女紱既然能用“娀”做 自己的名字...
赤松子
3748
1900-01-20
《后天异人(散人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赤松子 别称:赤诵子 释义:仙人名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仙人名。亦作“赤诵子”。 《楚辞•远游》:“闻赤松之清尘兮,愿承风乎遗则。” 《列仙传》卷上:“赤松子者,神农时雨师也,服水玉以教神农,能入火自烧。往往至昆仑山上,常止西王母石室中...
烛龙
3660
1900-01-20
《守护神》
外貌形态 神话故事 掌管昼夜的神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钟山之神。因烛龙常衔着火精,照在北方 幽黯的天门之中,所以人们又叫它“烛阴”。烛龙所居住的钟山, 终年照不到日光,阴暗又寒冷,幸亏有烛龙口衔火精为之照明。 据说烛龙的威力极大,闭上眼时,即是黑夜,天地隐没于黑 暗之中;睁开眼时,即是白昼,世界重现光...
举父
3623
1900-01-20
《怪界(兽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外貌形态 出处 名称:举父 释义:兽名。 形象:有兽焉,其状如禺而文臂,豹虎(尾)而善投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兽名。 《山海经•西次三经》:“崇吾之山,在河之南,北望冢遂,南望䍃之泽,西望帝之搏兽之丘,东望䗡渊。有木焉,员叶而白柎,赤华而黑理,其实如枳,食之宜...
帝俊
3606
1900-01-20
《道家仙人》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名称:帝俊 释义:神名。 释义:中国古代东方部族所传之上帝。 妻子:日神羲和、月神常羲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天帝 其妻羲和是日神,生了十个太阳。 (《山海经•大荒南经》)次妻常羲是月神,生了十二个月亮。 (《大荒西经》)可知帝俊乃日月之父。尧时十日...
羲和
3604
1900-01-20
《后天异人(散人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①帝俊妻。 ②主日月之神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①太阳之母,主日月运行之神 ②太阳御者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①远古神话中天帝帝俊之妻 ②日御 ③黄帝之臣 名称:羲和 释义:①帝俊妻。 释义:②主日月之神。 执掌:②日月之神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①帝俊妻。 《山海经•大...
饕餮
3584
1900-01-20
《怪界(兽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①凶神 ②吉祥神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①传说中怪兽名 ② 外貌形态 出处 名称:饕餮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神异经•西南荒经》:“西南方有人焉,身多毛,头上戴豕。贪如狠恶,积财而不用,善夺人谷物(上二句原作“好自积财,而不食人谷”,据《史记•五帝本纪》张守节正义引改)。...
1..
«
2
3
4
5
»
..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