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妖录|妖怪百科|古代妖怪大全 本次搜索耗时 0.081 秒,为您找到 17 个相关结果.
  • 举父

    3622 1900-01-20 《怪界(兽族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外貌形态 出处 名称:举父 释义:兽名。 形象:有兽焉,其状如禺而文臂,豹虎(尾)而善投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兽名。 《山海经•西次三经》:“崇吾之山,在河之南,北望冢遂,南望䍃之泽,西望帝之搏兽之丘,东望䗡渊。有木焉,员叶而白柎,赤华而黑理,其实如枳,食之宜...
  • 花神

    3526 1900-01-20 《守护神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①女夷 ②花姑 ③—些文人所拟的花神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明•冯应京《月令广义•岁令一》:“女夷为花神,乃魏夫人之弟子。花姑亦为花神。” 明•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四云:“仙女道:‘张委损花害人,花神奏闻上帝,已夺其算。’”谓此。 参见“花姑 ”、“女夷”。...
  • 女子民

    3429 1900-01-20 《怪界(人族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部落名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名称:女子民 释义:部落名。 方位:自西北至西南方 归类:族 特征:海外三十六国、阴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部落名 《淮南子•墬形训》:“凡海外三十六国,自西北至西南方”,有“女子民”。高诱注:“女子民,其貌无有须,皆如女子也。” 按:高说非。女子民即女子,非...
  • 和合二仙

    3013 1900-01-20 《守护神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亦称“和合二圣”。 明•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馀》卷二三云:“宋时,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,其像蓬头笑面,身著绿衣,左手擎鼓,右手执棒,云是和合之神,祀之可使人万里外亦能回来,故曰万回。今其祀绝矣。” 清•翟灏《通俗编》(无不宜斋本)卷十九“和合二圣”条云:“今和合以二...
  • 深目国

    2979 1900-01-20 《怪界(国家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深目国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海外北经》:“深目国在其东,为人举一手一目。在共工台东。”郭璞注:“(目)一作曰。” 按:据郭注,一目当作一曰,属下读。然“为人举一手”,亦不成文义,疑“为人”下尚脱“深目”二字。全文当作:“深目国在其东,为人深目,举一手。一曰在共工台东。” ...
  • 当康

    2771 1900-01-20 《怪界(兽族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外貌形态 民间故事 出处 名称:当康 说明:见则天下大穰。 释义:兽名。 形象:其状如豚而有牙,其名曰当康,其鸣自叫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兽名。 《山海经•东次四经》:“钦山,多金玉而无石。师水出焉,而北流注于皋泽,其中多饈鱼,多文贝。有兽焉。其状如...
  • 淑士国

    2404 1900-01-20 《怪界(国家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名称:淑士国 释义:颛顼裔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颛顼裔。 《山海经•大荒西经》:“有国名曰淑士,颛顼之子。” 按:清•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十三回,写唐敖、林之洋等游历海外各国,至淑士国,遇酒保掉文,之乎也者,酸臭可哂,即据“淑士”一名,反其意而嘲腐儒。
  • 风姨

    2266 1900-01-20 《道家仙人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谓司风之神。 《北堂书抄》卷一四四引《太公金匮》述七神助周伐殷事云:“风伯名姨。”此“风姨”之所本。后遂由男性之“伯”成为女性之“姨”。 清•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回:“话说风姨闻百花仙子之言,在旁便说道:‘据仙姑说得其难,其慎,断不可逆天而行...
  • 两面国

    2179 1900-01-20 《怪界(国家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名称:两面国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清•李汝珍《镜花缘》写唐敖、林之洋等游历海外各国,第二十五回记有两面国,其国人正面“和颜悦色、谦恭可爱”,反面“鼠眼鹰鼻、舌如钢刀”。 按:所叙略近于元•周致中《异域志》所记后眼国。 《三国志•东夷传》云:“毋丘俭讨句丽,尽其东界。问其耆老海东复有人不?耆老言得一破船,随波...
  • 伯虑国

    2124 1900-01-20 《怪界(国家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名称:伯虑国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海内南经》:“伯虑国……在郁水南,郁水出湘陵南海。一曰相虑。”郭璞注:“未详。” 按:清•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十七回记有伯虑国,云“杞人忧天,伯虑愁眠”,盖从“虑”字点染成趣,世非本义也。